本站首页 > 正文

我校举办第六届京津冀经济与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作者:时间:2022-11-05点击数:

115日,由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金融学会主办,河北经贸大学金融与企业创新研究中心、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县域金融研究中心、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承办的第六届京津冀经济与金融创新发展论坛在河北经贸大学国际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新发展格局下县域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河北经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金田教授出席本次论坛并致开幕辞,校科研处、学科建设与学位管理办公室等领导并金融学院全体在校研究生120余人参加了线下会场,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220余人参加了腾讯线上会议。《农村金融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给予此次论坛学术支持。论坛由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王重润教授主持。


杨金田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河北经贸大学作为河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大学,目前正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大机遇,掌握好这一重大机遇,为河北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提供充分的智力保障是现在我校的重要使命和任务。他表示,京津冀三地应该立足各自的比较优势,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区域一体原则构建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无疑是重要基础,而金融又是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希望能通过此次论坛的分享交流,各位专家学者以及青年才俊发表真知灼见,形成广泛的合作关系,对三地经济与金融业改革创新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上午的主题报告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由王重润主持,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甘犁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卫星教授和河北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徐翀分别进行了《中国基层“三保”:特征事实与悖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促进代际收入流动么?—基于数字鸿沟的角度》和《建强用好县域金融主阵地的研究——基于河北农信的调研、思考和探索》的主题演讲;下半场由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艾岚主持,中国农业大学何广文教授、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陈孝伟教授和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王重润教授分别进行了《基于全面乡村振兴的县域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Forecasting High-Dimensional Value at Risk with Dynamic Factor Loadings Based on the Multivariate Asymmetric Laplace Distribution》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与未来》的主题演讲。

甘犁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构建的中国地方政府财政预决算数据库中的2016~2018年数据分析了基层“三保”支出的特征及面临的困境。结果显示,全国、中央本级和省本级“三保”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年际间基本稳定,基层人均“三保”支出虽存在年际间刚性特征,但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下降。具体而言,2016~2018年“三保”支出占县区财政支出的比例依次为46.77%45.81%42.78%,但部分财力较弱县区仍然面临较大的“三保”保障压力。此外,全国存在“三保”支出缺口的县区接近60%,西部地区超过70%。当考虑财政转移支付时,基层“三保”支出可以实现全覆盖。此外研究中还发现,基层保民生性支出占比逐年下降,保工资和保运转支出占比则逐年增加。从“三保”支出的消费弹性仅为0.315可以看出,基层财政支出的增长对“三保”支出提升作用较小。其中,保工资和保运转支出的消费弹性分别为0.5420.752,保基本民生支出的消费弹性仅为0.009。由此表明,基层政府并未将“三保”支出,尤其是民生性支出置于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文章进一步分析显示,盘活经济、增加基层财政转移支付和落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对保障基层“三保”支出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但效果均有限。本文认为,缓解基层“三保”压力的关键举措是在保障“三保”支出优先顺序的前提下增加对财力严重不足地区的转移支付,同时应明确并强化“三保”保障支出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专款专用属性。

吴卫星认为,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效果具有阶段异质性,早期阶段受制于数字鸿沟,数字普惠金融并不能显著降低代际收入的关联性,出生于优势群体的子代能更充分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更容易留在优势群体;出生于弱势群体的子代受数字鸿沟影响,在使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困于弱势群体的概率也更高。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明结果具有一致性。但长期来看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代际收入流动,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越充分,突破的数字鸿沟等级越高,也越能有效促进子代的向上流动。

徐翀着重强调了农信机构在县域金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县域经济发展高度相关;介绍了河北农信机构在服务县域方面做出的实践,主要有四方面:打造坚守支农支小支散定位的农信老店、打造最懂县域的百姓银行、打造深耕县域的数字普惠金融、打造服务县域的命运共同体;同时对提升县域金融质效、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一要推动县域金融机构差异化错位竞争,二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三要创新研发量体裁衣式的新市民农村金融产品。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新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和“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突破口。何广文在研究中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改革是成功的,体现在县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机构体系构建、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但是乡村信贷缺口还比较显著,乡村振兴亟待高质量县域金融服务赋能。高质量县域金融具有四大特征,具有金融包容性增长与发展的理念、具有将社会责任投资理念转化为行动的创新能力、市场手段为主配置县域金融资源、以服务提高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不过,高质量县域金融服务机制构建面临较多障碍,主要表现在:(1)县域金融的复杂性不够,金融协调发展效应有待提升;(2)乡村私营部门融资约束显著;(3)县域信贷市场服务的“银行家悖论”现象难以消除;(4)随着乡村城市化、乡村人口的迁移,县域信贷市场上传统的关系型信贷模式受到挑战;(5)乡村产权制度改革没能带来“德•索托效应”的实现,县域信贷市场抵押担保机制不健全。为此,赋能乡村振兴,需要从培育乡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完善乡村产业链、促进乡村产业数字化和乡村数字化、提升乡村人力资本水平等角度,创新县域金融需要机制。

陈孝伟的文章基于多元非对称拉普拉斯分布的动态因子负荷高维风险值预测,开发了一种新的分位数回归框架来预测高维股票回报的在险价值 (VaR)。文章所提出的方法具有高度灵活、计算易处理、动态分数驱动的特性,借鉴了高维协方差矩阵建模研究的想法,以及近期将多元非对称拉普拉斯(MAL)联合分位数回归推广到时变设置的工作,导出闭式似然表达式,以便于进行简单的参数估计,使模型可扩展到高维。文章将新模型应用于 2001 年至 2021 年标准普尔 100 指数 11 个行业的 50 只股票的大型小组,研究表明该模型对样本外 VaR 产生了相对准确的预测。 使用偏斜均值方差(SMV)策略,研究表明新模型还可以提前一步提高投资组合绩效。


王重润梳理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历程,指出农信社改革始终围绕着四个方面:一是产权制度改革,经历了从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到股份制以及多元化产权制度等变迁;二是农信社管理体制,重点是改革省联社,强化专业化服务功能,发挥“小法人,大平台”优势;三是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提升内部治理水平;四是建立健全风险承担机制,形成全面风险管理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金融改革就要提速。但目前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存在两个根本问题:一是定位不清楚,是政策性还是商业性?二是农村信用社存在双重委托代理的治理结构问题。对此着重提出了农信社未来发展改革之路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明确股份制、商业性、地方银行定位;二是推进股改、完善公司治理体制;三是进行省联社治理改革。这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问题。

本次论坛共收到征文40余篇,经过组委会专家认真评审,共有15篇论文入围下午分论坛的交流。根据入围论文的主题,分论坛分为数字经济与金融、绿色金融与碳中和、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三个平行论坛,分别由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范庆祝、《农村金融研究》执行副主编黄迈博士、河北工业大学李延军教授主持。专家学者们的观点互相激荡,点评嘉宾的观点互为应和,学术氛围非常浓厚。最终,厦门大学戴淑庚、谷亦清、任雅琪的论文《数字普惠金融与我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获得一等奖;河北金融学院郭净、王丽媛、魏荟颖的论文《数字金融素养、一般风险厌恶与地方金融治理效能—基于372份县域领导干部的调研数据》和重庆工商大学黎毅、蒋青松、罗剑朝的论文《数字经济发展能促进居民消费“扩容提质”吗?—基于省级和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获得二等奖;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辛冲冲、徐斯旸的论文《京津冀地区“16+15+168”区县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分布动态及空间收敛性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刘爱兰、万丹婷的论文《新发展阶段绿色税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燕山大学吴献博、惠晓峰、唐晓莉的论文《基于信息熵的我国金融体系内关联性研究》获得三等奖;其余9名作者的论文获得优秀奖。

京津冀经济与金融创新发展论坛是2016年由河北经贸大学发起,联合京津两地高校共同创办的,立足于京津冀三地经济与金融发展,搭建政产学研各界交流平台,共襄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之计。论坛举办六年以来,学术影响力逐步扩大,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不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京津冀协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版权所有 © 河北经贸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邮编:05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