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由中国农村金融学会、河北经贸大学主办,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农村金融研究》编辑部、河北经贸大学金融与企业创新研究中心、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县域金融研究中心承办的“七届京津冀经济与金融创新发展论坛”在我校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与经济高质量增长”。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与金融单位的50多名专家学者及我校科研处、学报等相关部门和数统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师生代表参会。论坛由河北经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金田主持。
河北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黄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黄晟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恰逢河北经贸大学办学七十周年,本届论坛是周年纪念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他向与会的学界同行和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指出,“京津冀经济与金融创新发展论坛”是河北经贸大学举办多年的高层次学术会议,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分享交流前沿学术观点。他希望本次会议能够产生新的火花和观点,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黄晟致辞)
(杨金田主持开幕式)
主旨报告阶段,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曾学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尹志超、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易行健、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马亚明、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张奇、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何广文分别就“以高质量科创金融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数字乡村建设与非农就业”、“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开放与国际金融枢纽建设”、“银行ESG表现与实体经济风险”、“面向碳中和的绿色金融助推高质量经济转型”、“金融服务农业强国建设”作专题演讲,充分展示了新时代经济与金融研究立足国情、服务经济建设的丰富研究视角。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曾学文做《以高质量科创金融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报告。曾学文提出,在全球现代化发展历程中,西方国家的科创金融发展模式历经多次变革而日趋完善,能够为我国发展科创金融提供思路借鉴。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下,我国的科创金融具备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顶层设计和试点探索相结合四大核心优势,正通过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基于对上海、南京、杭州等7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以及西安、武汉等地的调研,曾学文认为,七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瞄准定位不断积累经验,为科创金融在全国范围润泽高质量发展“良田”夯实基础。当前,我国应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育科创金融政策制度创新能力、科创金融组织人才专业能力、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经营能力、与科创自然规律相适应的风险管控能力、科创金融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能力,为新时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金融力量。
(曾学文做主旨报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尹志超做《数字乡村建设促进非农就业了吗?》主题报告。尹志超认为,就业关系到每个家庭,是最基本的民生,非农就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而数字乡村建设,尤其是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建设,对非农就业有显著影响。尹志超运用DID双重差分分析方法,将2014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能够促进农村家庭非农就业,增加非农产业的从业人数,为农村家庭在本地从事非农就业提供新机遇;扩大社会网络及促进非农产业集聚是该政策促进农村家庭非农就业的重要渠道。应持续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不断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缩小家庭数字鸿沟,夯实“稳就业”基础;不断提高农村家庭人力资本,为“稳就业”提供内生动力。
(尹志超做主旨报告)
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易行健做《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开放与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主题报告。易行健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同时作为我国的重大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对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在金融领域,2019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以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而在金融实践中,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为大湾区金融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区域协同发展实践中,各地应明确各中心城市金融发展与金融开放中的定位,建设优势互补、合作竞争、协调发展的金融枢纽,有序推进金融基础设施深度对接,促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坚持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原则,逐步实现金融创新有序发展。
(易行健做主旨报告)
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马亚明做《银行ESG表现与实体经济对银行的风险溢出》主题报告。马亚明指出,商业银行能够在区域金融共建互通中起到排头兵的作用,相较于一般企业,商业银行承担ESG责任具有特殊的公共利益。第一,商业银行提升ESG表现有助于控制影子银行规模,进而降低实体经济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第二,商业银行提升ESG表现,降低贷款集中度,通过限制僵尸企业和重污染企业授信、采取绿色信贷等政策工具支持绿色环保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降低实体经济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水平。商业银行应积极发挥金融科技赋能效应,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对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项目的风险识别,科学系统评估授信企业在环境、社会与治理层面风险;商业银行还应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运用数字化基础设施切实降低运营成本,降低短期内ESG改造对银行盈利的不利影响。
(马亚明做主旨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院长张奇做《面向碳中和的绿色金融助推高质量经济转型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主题报告。张奇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而能源系统是碳中和经济转型的主战场。我国绿色金融目前发展态势良好,绿色金融产品多样化发展,绿色金融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助力双碳目标。应着眼关注能源系统改革中的绿色金融风险,使各类市场主体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快推进绿色金融转型。
(张奇做主旨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何广文做《金融服务农业强国建设高质量推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主题报告。何广文指出,农业强国具有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五大内涵,而我国农业面临资源紧缺、人口老龄化等诸多约束,亟待通过金融手段加以缓解。应着眼农业金融领域,助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助推农业可持续能力的提升。
(何广文做主旨报告)
(主会场)
下午分论坛环节,27位论文入选作者围绕数字金融与经济、金融科技与投资、绿色金融与保险主题开展充分研讨交流。
平行论坛一的主题为“数字金融与经济”,由河北地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牛建高主持、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孟维福老师对参会论文进行点评。郑州大学李晓晗的论文《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测算我国2014-2020年2545个县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并进行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并得出结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都呈上升趋势,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结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度逐步提升,但整体耦合水平中等偏低,且呈现“东部高、其余区域低”的空间结构特征;全国及各区域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明显超前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二者发展处于退化阶段;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水平、政府支持水平和产业结构对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区域异质性。中国农业大学赵凤扬的论文《数字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与机制研究——基于创新创业视角》探讨了数字金融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其背后的传导机制,从技术创新和创业活跃度视角检验了数字金融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和机制,并得出结论:数字金融及其子维度均能够显著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技术创新和创业活跃度是数字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
(平行论坛一)
平行论坛二的主题为“金融科技与投资”,由河北经贸大学学报副编审武玲玲主持,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李妍老师对参会论文进行点评。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师王若翰的论文《金融科技的发展是否提高了民间借贷风险?——基于裁判文书数据的实证研究》从非正规金融的视角关注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实证研究了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对民间借贷风险的作用,并得出结论:金融科技的发展会通过竞争效应吸纳资质较好的客户,使民间借贷群体的资质下降,从而使民间借贷风险进一步上升;金融监管水平越低,传统金融供给水平越低,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金融科技对民间借贷的客户争夺的竞争效应越明显,从而带来更显著的民间借贷风险的提升。悉尼大学李梓萱的论文《商业银行内部金融科技投资是否提升了经营绩效?——基于中介效应的检验》基于2010年至2022年4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采用金融科技投入占营业支出比例这一指标来衡量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水平,旨在研究增加金融科技投入是否能够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并得出结论:金融科技投入不仅可以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还可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客户需求发展和应用金融科技,以提供更加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平行论坛二
平行论坛三的主题为“绿色金融与保险”,由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 周稳海主持,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孟娜娜老师对参会论文进行点评。哈尔滨工程大学黄晓庆在论文《能源金融体系风险跨市场传导网络研究——基于能源安全的视角》中认为,能源金融一体化已逐步成为一种普遍的发展态势,研究能源金融体系风险的跨市场传导对于加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有重要意义,并采用 DCC-GARCH-CoVaR方法测度了29个能源金融市场的极端风险水平,并基于复杂网络方法构建了有向加权的能源金融市场极端风险传导网络,在此基础上对 2011年至2022年的极端风险传导网络特征进行了研究。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李雪莹在《“偏离型”保险+期货试点:内涵、成因及矫正》一文中,通过对保险实务的研究,提出了“偏离型”保险+期货这一概念,对我国保险业务中“偏离型”保险+期货典型案例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揭示了“偏离型”保险+期货的理论内涵、形成机理及矫正路径。
平行论坛三
闭幕式阶段,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王重润公布此次会议获奖名单,宣布会议圆满成功并感谢各方参会者对本次研讨会的大力支持。
京津冀经济与金融创新发展论坛是2016年由河北经贸大学发起、联合京津两地高校共同创办的的高层次学术会议。论坛立足于京津冀三地经济与金融发展,搭建政产学研各界交流平台,共襄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之计。论坛举办七年以来,河北经贸大学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弦歌不辍、舌耕笔耘,学术影响力逐步扩大、社会关注度逐步提高,不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