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 正文

第九届“京津冀经济与金融创新发展论坛”在河北石家庄成功举办

作者:刘婉丽时间:2025-10-26点击数:

第九届“京津冀经济与金融创新发展论坛在河北石家庄成功举办

20251025日,由河北经贸大学主办,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金融与企业创新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第九届“京津冀经济与金融创新发展论坛”在河北石家庄顺利召开论坛特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尹志超,天津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亚明,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院长赵德起,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姜长云作主题报告。河北经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重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杨雪美主持开幕式,河北经贸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闫亮、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范庆祝主持主旨报告。来自京津冀及全国其他高校的专家学者、全省高等教育系统相关负责人、教师代表100余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时代的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京津冀高质量发展领域热点问题、人工智能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主题展开探讨旨在为河北省高校与京津高校、专家搭建交流平台,加强与京津乃至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河北讲学、指导科研、参与教学等方式,提升河北省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助推教育强省建设。

与会人员合影

河北经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重润在致辞中指出,河北经贸大学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新财经综合改革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凝练学科特色推动交叉学科布局不断加强服务社会能力,形成了一院一厅局、一团队一县域的社会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水平和学科实力得到显著提升他期待与会嘉宾围绕前沿议题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为推动京津冀经济与金融高质量协同发展贡献智慧。

王重润致辞

主旨报告环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尹志超,天津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亚明,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院长赵德起,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姜长云分别作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由河北经贸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闫亮、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范庆祝主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尹志超作题为“收入风险与中国家庭消费”的主旨报告。尹教授以 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等为背景,提出关注、防范与应对各类经济风险冲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然后从收入风险构成、收入风险测度、收入风险与家庭消费三个方面归纳了现有文献,并指出现有文献都采用简约式估计得出收入不确定性与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且没有估计分解后收入冲击风险的方差对消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生命周期模型探讨居民退休时消费和资产及永久性收入等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内生参数估计和外生参数估计;最后在数据和参数估计结果基础上,从社保、金融、就业三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尹志超作主旨报告

天津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亚明作题为“人工智能引致的新型风险与协同治理” 的主旨报告。马教授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引致的新型风险。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学习(ML)和深度学习(DL),正在重塑金融业,从算法交易、信用评估到欺诈检测和客户服务。然而,这些技术的引入并非没有风险。它们不仅放大了传统风险,更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型风险。这些风险包括技术伦理风险、金融体系风险、人工智能引发的实体经济风险向金融体系的传导。然后深入分析了各个新型风险。技术伦理风险包括偏见歧视风险“AI 幻觉” 风险数据污染风险偏见歧视风险是指训练数据含历史偏见,模型会放大歧视,如抵押贷款审批中对少数族裔的不公正对待。“AI 幻觉” 风险是指AI 生成虚构错误信息,可能导致交易亏损、信贷审批失误等问题。数据污染风险是指训练数据含错误或恶意内容(如数据投毒),会让 AI 输出错误结果。金融风险体系包括马太效应风险市场共振风险资产流失风险马太效应风险:金融资源向头部机构集中,中小型机构和特定人群边缘化,损害金融体系多样性与稳定性。市场共振风险:同质化 AI 模型导致市场参与者行为趋同,放大市场波动,甚至引发系统性崩盘。资产流失风险:智能体决策透明度低、难以预测,可能超出合规范围导致金融资产流失。实体经济风险向金融体系的传导涉及传导源头:AI 引发的就业与收入冲击、产业生态颠覆、资产价值重估。传导渠道:通过信贷与违约、资本市场、保险与养老金体系等渠道影响金融体系。最后,马教授提出了协同治理方案多元主体协同涵盖金融机构、消费者、科技公司等多元主体,明确各角色定位与协同路径。多元机制协同制度层面建立分层分类法律规制与风险问责制度;监管层面运用监管沙盒,推动监管科技与合规科技融合;文化层面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马亚明作主旨报告

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院长赵德起作题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治理逻辑”的主旨报告。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历史演进、理论成果与实践探索,系统阐释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治理逻辑。报告开篇,赵德起教授明确了选题的三大战略背景: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历史选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部署、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国家需求。三大战略的契合,构成了探讨经济发展治理逻辑的核心前提。在核心论述中,赵德起教授提出关键判断:治理现代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这一结论符合历史、理论与实践三重逻辑。赵德起教授阐释,治理本质是 “以理达治”,即探索经济规律,借政策推动经济达优,并按需调整策略;制度是治理载体,核心为产权,契约与第三方力量提供保障,制度优化需兼顾实际约束。他指出,市场与国家制度的协同平衡是关键,需构建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报告强调,治理以人民为落脚点,需满足民需、保民权、释民力,中国治理实践呈 “战略、规划、政策” 三位一体特征。

赵德起作主旨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姜长云作题为“‘十五五’京津冀金融与经济创新发展需要理念先行”的主旨报告。姜所长以“理念先行”为核心,系统阐述了“十五五”时期京津冀地区在经济与金融创新发展中的战略思路与实施路径。首先,强调“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和金融创新的根本主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注重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和“共生共荣”。在“十五五”这一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金融业需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动力,通过“跳出金融看金融”,增强系统思维和战略弹性,化解不确定性风险。其次,在产业发展方面,提出要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关注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需求,推动“小众经济”与“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品牌、品质与品味的塑造。通过北京金粟种植专业合作社案例说明,只有夯实一产基础,才能有效发展三产,实现农旅融合与品牌赋能。同时,强调要避免“照搬照抄”,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成链群聚”发展。第三,在金融服务方面,提出“靶向施策”,聚焦实体经济中的真问题、急难愁盼,推动融资支持与企业家素质提升相结合,创新金融工具与服务模式(如长期资金、合作金融、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构建“创新友好型金融”体系。同时强调财政与金融协同,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系统性与安全性。第四,在科技与创新层面,提醒防止“技术浪漫主义”和“人工智能陷阱”,警惕数据偏误、算法歧视、过度依赖等技术风险,强调科技发展应注重伦理底线与人文关怀,避免因盲目追求技术而忽视产业实际与配套能力。最后,在区域协同方面,倡导“借势造势”,推动京津冀城市群从“独唱”转向“大合唱”,通过错位发展、设施互联、治理协作,构建网络化、组团式的现代化城市体系。强调要增强战略弹性、网络思维和开放合作意识,借助平台与机遇,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与影响力。

姜长云作主旨报告

在八个平行论坛阶段,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央民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高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金融科技、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数字经济、县域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领域进行了发言和深入交流研讨。

平行论坛1

平行论坛2

平行论坛3

平行论坛4


平行论坛5

平行论坛6

平行论坛7

平行论坛8

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范庆祝宣布了本届论坛获奖论文名单,河北经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重润、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杨雪美、河北经贸大学编辑部主任武占江分别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得者颁奖。

特等奖获得者

一等奖获得者

二等奖获得者

“京津冀经济与金融创新发展论坛”是2016年由河北经贸大学发起、联合京津两地高校共同创办的高水平、高层次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九届,始终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核心议题,聚焦区域经济融合、金融创新实践、产业升级转型等关键领域,已逐步成为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交流思想、分享成果、共谋发展的重要学术平台。本届论坛立足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深入探讨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提升区域经济金融理论创新与实践水平注入新动力。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加快对接京津优质资源、服务现代化教育强省与金融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版权所有 © 河北经贸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邮编:050061